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新闻动态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霍佳科夫教授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7-06-08     访问次数:

6月6日下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霍佳科夫教授在前主楼600教室举办了题为《十月为界:俄国大革命与大变迁(1917-1922)》的学术讲座。

光临讲座现场的有原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新闻参赞、《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莫斯科外国记者协会主席、国务院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教授、北师大历史学院德国史专家孙立新教授、北师大历史学院日本史专家陈奉林教授、北师大历史学院法国专家江天岳讲师,以及来自我校其他院系的师共计40余人听取了讲座。讲座由我院张建华教授主持,由我校图书馆研究馆员、历史学院博士生俞紫梅担任全程翻译。

霍佳科夫教授(Михаил Викторович Худяков),现为俄罗斯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俄国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俄罗斯国立政治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圣彼得堡市议院学术与高教委员会会员,圣彼得堡国家档案委员会委员,《俄罗斯现代史》杂志主编。讲座从档案文献和学术史的角度,为听众讲述了引发俄国变革和世界震荡的1917年俄国大革命,同时介绍了苏联时期和当今俄罗斯学者对大革命的态度及历史反思。霍佳科夫教授认为,1917-1922年是俄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以1917年革命为标志性事件,与其之前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之后发生的国内战争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霍佳科夫教授首先介绍了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学者对于1917年俄国大革命性质和发展阶段的研究情况,即俄罗斯学者普遍认为,1917年做为一场“大革命”(Great Revolution/Вели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是由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共同组成。虽然对于二场革命性质的评价仍未一致,在表述上较为通行的是“1917年俄国大革命”这一术语。

在谈及革命领导权问题时,霍佳科夫教授重点评价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苏联史学界传统理论认为布尔什维克不仅领导了十月革命,也领导了二月革命。第二种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比较流行,即认为共济会(Mason/Масон)在大革命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第三种: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是依靠德国的财力资助制造了俄国革命。但是,在霍佳科夫教授看来,第一种说法与史实不符,目前俄罗斯国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二月革命是一场自发性的暴动。第二种观点主要是为了博取人们的关注,但缺乏档案证实。第三种观点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当代俄罗斯都不被学术界认可,因为德国的资金资助所起到的效用微乎其微,俄国革命完全是俄国革命政党和工农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完成的。此外,他还介绍说,对当时俄国与协约国在关系和革命领导人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

霍佳科夫教授在总结中提出:1917年俄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当时的俄国临时政府既没有成功解决农民问题和工人问题,也没有给予民族问题足够的关注,同时又一直处在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象中,而西方国家对俄国领土的垂涎则是促成革命发生的外部原因。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霍佳科夫教授介绍了当代尤其是近五年俄罗斯史学界关于俄国国内战争的研究情况。他讲道,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史学家关于国内战争开始的具体时间尚未定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国内战争是在布尔什维克上台执政之后发生的,并随着1922年苏俄边境地区战事的结束而全面结束。

随后,霍佳科夫教授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布尔什维克党员数量和红军人数的大幅增加,二是“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三是白卫军各自为政而被红军逐一击溃,四是布尔什维克的反对者们没有很好地解决工人问题、农民问题和民族问题。但他也认为,虽然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得益于人民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并不是无条件的,只适合于战争这一特殊时期,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战争结束后俄国各地发生多起农民起义,并提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旗号和口号了。

在霍佳科夫讲座结束后,广大师生围绕“十月革命”这一主题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都耐心而诚恳地逐一作答。

张建华教授做了讲座的总结发言,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一个沉重的历史话题,对于俄国人和中国人尤甚。虽经过了百年的沉淀,但其中许多问题仍是值得史学家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历史使人明智,同时人又是活在社会与历史当中的个体,“此时”与“彼时”虽不能同时存在,但却应该成为历史学家以及热爱历史学的人们永远思考的问题。

历经近时讲观们的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杨昕沫)